陈康仁(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
【观点】
1.现在我们汽车零部件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人才,紧缺得非常严重。
2.很多人认为人才就是技术人才,其实不是。汽车人才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汽车产业的经营人才,特别是后市场经营人才,相当紧缺。
3.中国现在最紧缺的人才,一个是商业管理人才,一个是后市场的经营人才,这些要比我们的工程技术人才还要稀缺。汽车产业的范围很多,不仅是制造,还有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平台决定人才的归聚。
【解读】
为什么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没有人才?
我们目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都是90年代之后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农民起家,从一个小工厂发展起来的,而现在规模普遍也不大,像航盛他们有国有背景,又地处深圳的,是非常少的。我们很多自主品牌的车找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做配套真的是很难,不是整车不帮,想帮帮不上。因为我们的人才基本上都被政府机构、整车厂、外资企业给吸引走了。
这和我们没有平台有关,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人才水平。现在国内零部件企业没有大型的企业集团,没有稳定的团队可以在那里稳定下来,这是我们零部件最大的悲哀。
平台决定人才归聚论
商业模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功维度,资本根本都不是问题。
搭平台,可以带来很多人才,我不懂汽车,但是我要用懂的人去做事,平台搭的好,他们就愿意来。比如我的总工程师放弃年薪200万到我这里拿50万不到,因为他对未来有一个期望。特斯拉短短十年就进入了全球品牌500强,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模式,好的平台,他集聚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人才队伍,资金就会愿意往那里投。而我们国内就缺少这样的模式和平台,因此也很难集聚人才。
我们搭建的6个平台除贸易之外,还有制造业。制造业主要是投民营企业,但是我从来不去控股,都是参股,但是一把我们的名字放进去之后,人才就愿意进去了。我们和清华大学建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比如赵福全来我们这里兼总经理,就可以把很多的人才拉进去。上个星期,和几个老领导的要求,专门成立了精英俱乐部型的、对外不公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会。这个研究会就是帮助汽车零部件目前的产业可以在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建设方面做一些工作的。
现在百亿级的平台,在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这一块可以集聚人才。国内目前几个大的百亿级的零部件集团,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或者是民营或者是上市公司,就具备打造这样的条件。我们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也需要用混合所有制,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或国际化的大平台。
非汽车专业的人才能不能搞汽车?
我不是学零部件,更不是学汽车的,我是学财务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会计。08年的时候,当时张会长和我们邵部长,他们建议我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我说我不懂,他说就是要找一个不懂的人去做这个公司的负责人,这样你就不会整天想着自己的事情,你可以为行业做平台。所以我们把中汽零定义的为,中国知名的汽车零部件集成服务商,重点打造行业品牌。
【外行点评】
当汽车界还在为引进、培养技术人才而挖空心思时,陈康仁总裁一语惊醒梦中人: 汽车人才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汽车产业的经营人才,特别是后市场经营人才。在现场的郭谦董事长或许最有体会,观致的“叫好不叫座”,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就如陈康仁讲的那样“汽车产业的范围很多,不仅是制造,还有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技术是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我们的眼光应该更长远一些,我们不仅要打造百万计、千万计的技术军团,还要培养各个链条上的作战部队。技术不领先,仅有其他,难以持久;技术好,其他要素不跟上,技术得不到价值回报,总有一天也会为其所累。
在任晓常篇中,任晓常曾提到资金是坚持自主开发的重要因素,因为研发很烧钱。但在陈康仁这位财务出身的融资高手眼里,资金根本不是问题。这就是金融人才在汽车企业的用武之处。汽车行业是个大舞台,各种人才都需要,都有用武之地。
还有合作。陈康仁虽然没提合作的概念,但是他们搭建的各种平台,其实就是在合作。比如他们与清华的合作、成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会、集聚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政府谈做工业产业园等等。在自主零部件普遍不强的情况,采用抱团出击的方式是可取的。任晓常在自主研发方面也提到开放、合作的概念,自主品牌要正向研发,要构建自己的开发体系,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而这些功课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所以在“人才本身就不足”、“资源和国外公司相比差距巨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开放,要产学研结合”,“要各种资源的结合”。
在“校企联盟,自主品牌汽车人才培养”互动中,上海交通大学纳微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志宇也讲到一个关于未来汽车的合作。他说:“中国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走不出原始创新。因为我们中国从近现代开始,见过的东西都是成品。” 20年前他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里看到过Google无人驾驶车的雏形:一个两吨半的厢式车,装着20几台计算机,5米的距离它要开十分钟。他说:“我们今天讲要达到国际水平,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们来创造国际水平。”为此,他呼吁企业把每年研发经费的10%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完全做未来的汽车,”你有可能失败,但一旦成功,前景是无人可比的。”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未雨绸缪,非常让人期待,尤其是创造国际水平的目标让人无比振奋。